沉默、內向的理工男張小龍,一手締造了全球最大的移動社交軟件——活躍用戶6.97億的微信,他稱微信源于自己大學時代失敗的社交經歷。微信之前,張小龍曾是「天才程序員」和無業游民。一度吃不起飯的他長期困惑于技術與金錢的關系,至今對商業化心存抵觸。但他的微信,被估值超過5000億元。平淡的學生時代張小龍1969年出生在湖南邵陽,18歲考入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一直讀到研究生畢業。在校期間,他個性沉悶、不修邊幅,白天踩著拖鞋出門,晚上和室友守著酒精爐,邊煮泡面邊打「雙升」。閑暇時,張小龍喜歡到宿舍外的池塘邊釣蝦,或者看錄像、踢足球。總之,在老師和同學眼中,大學時代的張小龍和周圍人一樣,遠談不上傳奇人物。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天資聰穎,學什么都快。同學回憶稱,張小龍無論玩什么,只要稍加練習,都能達到高手水平。他喜歡圍棋、臺球、保齡球和電腦游戲,和他打臺球的人,大多數時候只能抱著球桿,在場邊干坐著,等待他失誤。念研究生時,張小龍被分到微波專業,但他更喜歡軟件開發,一度因此心情煩悶。一個同學對他說:你不喜歡還搞什么,去做你喜歡的。在其鼓動下,張小龍將全部精力放在了當時剛有第一個完整標準的C語言上。一開始,他只能寫寫畫圖之類的小程序,但卻深陷一行行代碼中不亦樂乎。每天一起床,他就騎車趕到珞珈山上的實驗室,在386電腦前一坐就到夜里12點。如此摸索了2年后,他在OPP、數據結構等方面達到了較高水平。失落的技術天才1994年秋,25歲的張小龍研究生畢業,因為不喜歡沉悶、死板的氛圍,他放棄了到國家電信機關工作的機會。彼時,國內的互聯網行業剛剛起步,張小龍斗志昂揚地前往廣州,投身互聯網大潮。他先后任職于兩家公司,負責程序開發。盡管干得不錯,但因不愿充當大公司里面一枚小小的齒輪,并對按部就班的生活感到厭倦,這個不善言辭的年輕人開始一邊上班,一邊把興趣轉移到悄悄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之上。思來想去后,他決定開發一款屬于自己的軟件。白天上班,他只能晚上寫程序。華燈初上,張小龍就把自己「鎖」在屋里,一邊抽煙一邊敲擊鍵盤,直到夜色深深。他像個孤獨的藝術家,精心雕琢著自己的作品。有時候,僅僅為了將程序變小幾百個字節,就要花上一整晚的時間。經過幾個月的奮戰,1997年1月,張小龍終于完成自己的作品——一款名為Foxmail的郵箱軟件。相較當時的郵件系統,Foxmail輕便靈活、運行穩定。張小龍沒什么財富的企圖心,他決定將這款軟件完全免費推向市場,供大家隨便使用。Foxmail一經推出便獲得巨大成功,迅速斬獲200萬用戶,被評為五星級軟件。Foxmail界面然而,這種快樂沒能延續多久,張小龍很快發現自己被繁瑣的維護工作捆住了手腳。軟件完成后需要一點點完善,這占用了他大量的時間,興趣也因此消磨殆盡。這讓張小龍陷入了迷惘,一邊是壓抑的工作,一邊是疲于應對的愛好。思考了很久后,他決定辭職,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但Foxmail令其榮譽加身,卻不能為他貢獻一分錢。張小龍覺得自己是自由職業者,別人卻認為他是無業游民。《人民日報》的記者曾撰文報道張小龍,并擔心做免費軟件的他「會不會餓死」,稱他是互聯網大潮涌動下的悲劇人物。最困難時,張小龍甚至想將軟件送給朋友管理,自己去美國打工。因為在大洋彼岸,免費軟件的開發者可以靠廣告和贊助養活自己。如此掙扎了數年后,張小龍的命運突然發生了反轉。2001年4月,博大公司宣布以1200萬元收購Foxmail,并任命張小龍為首席技術官。陡然而富,張小龍卻并不開心。新聞發布會上,他幾乎沒有發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當晚,他寫了一封傷感的信:「從靈魂到外表,我能數得出它(Foxmail)的每一個細節……在我的心中,它是有靈魂的,因為它的每一段代碼,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時的意識。我突然有了一種想反悔的沖動。彷徨的產品經理博大的收購讓張小龍實現了財務自由,但并沒有給他的事業帶來起色,他再度成為大公司的齒輪,只不過型號變大了。張小龍一度在江湖上銷聲匿跡,2005年,上市后的騰訊并購博大,他再次為作品「陪嫁」,踏進騰訊。在更大的公司里,張小龍突然發現自己的地位不一樣了。當時,騰訊正面臨MSN的威脅,國內社交軟件業戰火蔓延。作為當時「生態圈」中的重要一環,郵箱一直是騰訊的軟肋,用戶體驗極差,馬化騰自己都不愿使用。在郵箱領域,張小龍已經是大師級別的人物,馬化騰對他寄予厚望。小馬哥任命張小龍為廣州研發中心負責人,獨掌一方大權。他的團隊也不用像其他部門一樣,承擔零碎的事務性工作,只需專心研發。張小龍和他的團隊然而,久負盛名的張小龍在接手QQ郵箱之初,卻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由于一味模仿MSN和Gmail,加之沿用此前的客戶端思維,新一代QQ郵箱猶如Web上的拖拉機,笨重無比、速度超慢,被網友罵「又爛又差」。張小龍因此被逼到了墻角。痛定思痛,他決定轉變思路。2006年初的一天,張小龍指著迪拜帆船酒店的畫,對團隊說:「我們要做一個最好的郵箱,七星級郵箱。」他說完后,會場傳來了零星的笑聲。盡管團隊的信心不強,但張小龍很快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決心。會后,他將快速、簡潔確定為產品核心,帶領團隊將QQ郵箱的內核全部推倒重寫,并要求所有人踏踏實實研究用戶需求。很快,他們找到了一個痛點。當時,大部分郵箱發送不了超大附件,發送大文件的速度堪比蝸牛,給人們的工作帶來巨大不便。針對這一需求,QQ郵箱率先升級到支持2G超大附件的發送。這一改變徹底激活了大量休眠賬戶,QQ郵箱的用戶量開始快速攀升。2008年,QQ郵箱重獲新生,榮膺騰訊公司七星級產品。這個逆轉讓張小龍重拾信心,他開始像以前一樣,將自己的喜好融入作品中,因為喜歡《藍蓮花》的歌詞,他向許巍買下版權,掛在QQ郵箱入口。此外,還有海子和馬丁?路德?金的詩。像畫家一樣,張小龍希望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QQ郵箱5.0QQ郵箱渡過難關,張小龍卻并不滿足,在研發用戶需求期間,他認定更強的社交屬性是郵箱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此后的時間里,團隊嘗試了閱讀空間、郵箱廣播,但都談不上成功,直到QQ郵箱推出漂流瓶。2010年9月,QQ漂流瓶正式上線。在這款應用中,張小龍捕捉到大多數人內心深處的孤獨感,他試圖通過陌生人交友這一方式來迎合眾人的需求。這款應用獲得了空前成功,漂流瓶每天的發送量很快達到駭人聽聞的1億次,直接將QQ郵箱送上全國第一的寶座。他還是漂流瓶之父一年后,張小龍在母校面對學弟學妹時說,漂流瓶的創意來源于自己大學時代失敗的社交經歷。在那個男女生比例高達7:1的工科院校,孤獨是張小龍和室友們的常態。漂流瓶的成功給了張小龍很多啟示,之前他關注的是技術,這之后,人性需求成了其產品的新核心。怒放的「獨裁者」QQ郵箱登頂沒多久,張小龍又看到了新的機會。2010年10月,一款名為Kik的APP上線15天便斬獲100萬用戶。張小龍在研究Kik時發覺,這種新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可能對QQ造成致命威脅。于是,他連夜給馬化騰寫了封郵件,建議騰訊做這一塊業務。馬化騰也沒睡,很快給他回了封郵件:馬上就做。「整個過程起點就是一兩個小時,突然搭錯了一個神經,寫了這個郵件,就開始了。」張小龍回憶說。這封郵件成了微信的起點。此后的兩個月,張小龍帶領十幾名干將,擠在一個狹窄的辦公區域,開始了瘋狂的「碼農」生活。他們時刻待在計算機旁邊,餓了就叫外賣果腹,累了就停下來抽根煙,或者原地做幾個俯臥撐。起初,張小龍自己也不清楚微信應該做成什么樣,但是他覺得自己有義務阻擊騰訊的潛在對手,例如米聊。這款由雷軍坐鎮的社交軟件在時間上先于微信,而且大獲成功。與外部競爭相比,來自內部的競爭更讓張小龍頭痛。移動社交從起步到爆發的時間太快,騰訊上下非常緊張。當時,有3個團隊在做微信類產品,另外兩個是手機QQ 團隊和Q信團隊,由資深元老劉成敏領銜。張小龍的團隊無論在人脈、資源還是經驗方面都處于下風,集團的大多數人覺得他過不了「內部關」。那段時間,騰訊的移動社交之爭刀光劍影,馬化騰每天都得兩邊安撫,給雙方做「心理輔導」。隨著競爭加劇,張小龍對產品的狂熱使得天平開始傾斜。微信類產品在短信上與運營商(移動、聯通)存在直接競爭關系,騰訊是靠移動做大的(移動夢網),擔心得罪客戶的劉成敏選擇妥協,勒令手下放緩開發,同時致電張小龍,希望等他和運營商溝通好再發布。卯足了勁的張小龍卻沒有任何顧慮,他不管不顧地開發產品,哪怕得罪人,也絕不輕易妥協。這種偏執最終幫微信在「太子爭奪戰」中涉險過關。2011年1月21日,微信1.0上線。打開應用,映入眼簾的是一副深邃的畫面:一個小人孤零零地站在龐大的藍色星球外,眺望著遠方的家園。張小龍希望用這副畫傳遞微信的用意:人很孤獨,需要溝通。微信啟動頁面此后的時間里,微信不斷推陳出新,從語音功能,到查看附近微信用戶,其社交屬性不斷提升,用戶數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微信2.5發布的前一天,張小龍被任命為騰訊副總裁。這位少年得志、大器晚成的技術天才,只用6年就做到了騰訊高層。這個職位傾注了張小龍的全部心血。微信初期,他每天花6、7個小時逐條查看用戶帖子。下屬說這種工作交給我們來就行,但張小龍堅持自己體會、把控用戶的感受。在針對用戶需求的調整中,張小龍開始變得令人生畏。大到一個按鈕應該放在哪里,小到一個圖像差幾個像素,他都對團隊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下屬一度害怕看到他的郵件,并私下稱其是「獨裁者」。一位微信團隊的成員對華商韜略說:張小龍經常穿著短褲在辦公室里游弋,站在程序員背后看著他們寫代碼。一旦出現問題,他絲毫不留情面。在「獨裁」和追求極致中,張小龍找到了新偶像,他不否認自己繼承了喬布斯的衣缽。在騰訊廣研中心,人手兩本書,一本是《喬布斯傳》,另一本是科技大神凱文?凱利的《失控》。喬布斯時代的所有產品發布視頻,張小龍一次都沒錯過。操控人性的產品大師微信2.5大獲成功后,張小龍一直在為下一個版本的內容犯愁。一天,在和同事吃飯時,他突然想到可以通過搖手機來找人,大家都覺得這個點挺好。回家后,張小龍失眠了,他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兩個人通過搖手機進行溝通的場景。第二天,他和團隊花了半天時間確定細節,光是設計搖的手勢就討論了很久。會后,大家迅速進入新一輪的開發。2011年10月1日,微信3.0上線,「搖一搖」成為殺手級武器。人們只需搖一搖手機,就能找到千里之外同時搖手機的人。該功能很快引起受眾熱捧,日啟動量超過1億次。在無數的「咔嚓」聲中,千萬顆「寂寞之心」簡單地找到了充滿可能性的去處。「搖一搖」界面同月,張小龍受邀回母校演講。演講在一陣清脆的「咔嚓」聲中開始,張小龍握著手機跟臺下的學弟學妹互動。「從本質上說,當你做這個手勢的動作,是很色情的。」在同學們羞澀的笑聲中,張小龍分析起微信設計里的性暗示。搖一下會有聲音,是來復槍的聲音,這種聲音聽起來很刺激、很爽,然后頁面會張開一下,出現一個裸體大衛的雕像。為什么這一連串的組合會讓人感覺很爽?張小龍解釋說,因為人的所有動機都來源于性的沖動,這個理念源自弗洛伊德的理論。那場演講中,張小龍完全沉浸在自己對人性與科技的理解中。很多人覺得他變了,不像個程序員,成了兜售概念的「忽悠大師」。但這些言論在急速膨脹的微信帝國面前不值一提,2012年3月,微信用戶數已經突破1億。「搖一搖」的成功很快引來對手的紛紛抄襲。馬化騰給張小龍發郵件,問他要不要再細化一下,增加點功能,免得被對手搶了先。但張小龍對自己的作品很自信,他告訴馬化騰,微信已經做到最簡化,加任何東西都是減分。不擔心被抄襲的問題,張小龍將精力放在新的超越上。對手剛學會「搖一搖」,2012年4月19日,微信4.0又推出朋友圈功能,引發了新一輪的移動社交熱,每天有上億條信息、上億張圖片在朋友圈傳遞。至此,微信的基本框架確立。2015年底,微信的活躍用戶數攀升至驚人的6.97億,在全球范圍內一騎絕塵。純粹的人也能成功隨著用戶數量暴增,微信的商業價值凸顯。公司內外,張小龍面臨巨大的壓力。經過多年職場打拼,他已經不排斥商業化,但依舊護犢心切,不接受任何粗暴的廣告植入,因為那樣會騷擾用戶,影響他們的使用體驗。后來馬化騰幾番找張小龍做工作,他才迫于壓力,同意在朋友圈投放廣告。但起初,他堅持要求每次廣告費必須在1000萬以上,真正有實力、能做出漂亮廣告的商家才能進來。微信的風頭一時無兩,張小龍卻有了新的擔憂,他覺得人們開始過度黏在微信上。2016年1月,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說:他和同事開會或吃飯,很多人每隔兩分鐘就要看一下手機、看一下微信,如果規定不能看,對方就會手足無措,很焦慮。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不希望微信變成對人的控制。「好的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如果一個用戶沉浸在其中、離不開,就像你買了一輛車,到達目的地,你卻說汽車的空調很好,希望待在里面,那這個產品一定不是一款好的產品。他的言論一度被認為莫名其妙。互聯網各家都挖空心思搶流量和入口,傳統行業也沒有聽說過要驅趕用戶的,張小龍有點荒誕不經。但在他看來,微信的目的是幫助人們高效地完成任務,而不是讓他們陷在里面永遠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我們認為:這種看似「離經叛道」的想法實際上很符合張小龍的特質。他更像一個生育孩子的母親,剔除唯利是圖的商人觀,他希望微信能在其定位中實現價值,不逾矩、不擾人。伴隨著微信的成功,張小龍頭上的光環越來越多,產品經理視他為偶像,媒體將他塑造為喬布斯的中國接班人。有人說,張小龍很幸運,做了三次,就成功了三次。但其實他自始至終都只在做一件事——雕刻完美的作品。在知乎上,有人問:喬布斯的成功說明了什么?張小龍答:說明純粹也能成功。關于答案2:
下固件網 http://www.xinzhenzfzp.cn/
1.瀏覽或下載本站資料前務必閱讀并知曉本站服務條款
點擊閱讀
2.嚴禁將資料或筆記用于非法用途,或以任何形式的傳播、修改、造成一切損失由使用人承擔后果.
3.內容僅供無商業目的得交流學習,使用時需征得所有權人的授權.
4.資料僅供交流測試,資料存在的未知風險由使用此資料的用戶承擔一切未知事件而產生的后果,正式場景勿以此資料當做正式用途,僅作為過期,過保修,損壞,遺棄或用戶主動放棄對此產品的重要性評估認為此產品不在重要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