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交通發展現狀 現如今我國公路總里程已經達到424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9.62萬公里,機動車保有量近2.5億輛。“十一五”期間,我國軌道交通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運營網絡規模持續擴大,整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到2012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8萬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速運營里程達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全國鐵路客運量達到18.93億人,居世界第一。城市的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已達2064公里,全國17個城市有70條線路投入運營。? ? ? 在“十二五”期間,還將建設將近4000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從信息化的角度來講,軌道交通基本上形成了體系化的信息系統。在此過程中,各種交通形式的基礎建設和載運裝備得到快速發展,整體運輸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各種交通形式的關鍵生產和服務基本實現信息化,生產和服務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智能交通理念已經被普遍接受,在部分地區和城市的交通管理、效能提升和運輸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在公路、城市交通、水運及航空運輸等領域都開展了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其中公路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廣受關注。 公路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統應用在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方面,其實施目標主要包括:提升運行管理水平、增強監管力度、提高安全監管與應急能力、豐富公共信息服務等。我國已經在部分地區建立了公路橋梁管理信息系統、高速公路聯網監控系統、不停車收費系統、部省道路信息化及聯網工程、超限超載聯網監控系統、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等。 例如,高速公路聯合監控系統,是通過在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收費廣場設臵攝像機,將信號傳輸至監控中心,實現交通狀況圖像監控;通過在高速公路關鍵位臵設臵車輛計數器、車輛檢測器、氣象信息采集器,并把信號傳輸至監控中心集中處理,實現交通信息和氣象信息的采集;通過安裝于道路中間分隔帶的可變速標志和可變情報板,從中心對外發布交通疏導和交通控制信息等。 城市智能交通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大中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交通的需求總量快速膨脹,交通運營的壓力越來越大,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運輸方式,公交、出租、地鐵運輸等,需要安全、順暢的調度機制及接駁運輸方式,來保證城市交通的順利進行,避免交通擁堵及安全危害。由此,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是我國交通領域開展較早,且成績最為顯著的領域,智能公交系統、出租車調度系統、智能停車系統、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城市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等方面,均有較為出色的應用成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統還歷經了奧運會、世博會的考驗。? ? ? 國內致力智能交通企業 國家提出建設新型城鎮化以及智慧城市,但交通擁堵已經成為我國各大城市面臨的嚴峻問題,傳統的交通技術和手段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為此,各地政府密集推出智能交通建設投資計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至今,各地智能交通相關項目的總數已經突破了500個。 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在政府和市場的雙方有利的引導下目前國內致力于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監控、高速公路收費、3S(GPS、GIS、RS)和系統集成環節。目前,國內約有500家企業在從事監控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是中國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領域,國內約有200多家企業從事相關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并且國內企業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雙界面CPU卡技術。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我國智能交通市場中,中高端產品線主要被國外品牌所占領,關鍵核心技術仍然依賴進口。即使是發展速度最快、推廣和普及最廣泛的智能導航產業與智能交通行業的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在智能導航領域,專業測量接收機和測向接收機高端產品國際廠商占80%,授時接收機國外產品占60%,航空導航接收機國外產品占90%,國產OEM板幾乎全部采用外國芯片。 因此,業內專家認為,我國智能交通行業雖然處于發展階段,但國內企業發展機遇很難把握。面對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們的需求應用也隨著客觀的要求而不斷提升,對于交通的管理正在向著多樣化方向發展著。因此,智能交通系統也將注定在這樣的應用中不斷的完善。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抓住機遇突破核心技術,進一步研究適應中國市場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是成功的關鍵。也正是在這樣的不斷完善中,智能交通也將在未來的管理中更多的走向前臺,最終成為未來交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智能交通必將成為未來交通產業發展的趨勢。加快道路交通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打造城市智能交通管理體系迫在眉睫。青神智能化交通思考在前,走在前端,建設步伐一定會走得更快、更穩、更堅實。
下固件網 http://www.xinzhenzfzp.cn/
1.瀏覽或下載本站資料前務必閱讀并知曉本站服務條款
點擊閱讀
2.嚴禁將資料或筆記用于非法用途,或以任何形式的傳播、修改、造成一切損失由使用人承擔后果.
3.內容僅供無商業目的得交流學習,使用時需征得所有權人的授權.
4.資料僅供交流測試,資料存在的未知風險由使用此資料的用戶承擔一切未知事件而產生的后果,正式場景勿以此資料當做正式用途,僅作為過期,過保修,損壞,遺棄或用戶主動放棄對此產品的重要性評估認為此產品不在重要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