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掀起“月餅大戰”。從拼歷史到拼口味,從拼外表到拼包裝,“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越來越成為常態。這幾年來,甚至出現了多種宣稱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月餅”、“健康月餅”。月餅,不可能是“健康食品”人們經常說“健康食品”,但是“健康食品”本身并沒有一個法定或者科學的定義。因為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復雜多樣的,而任何食品都不可能單獨滿足所有需求。通常,人們把滿足人體需求多,而不利影響小的食品稱為“健康食品”。比如蔬菜,能夠提供很多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抗氧化劑等現代人容易缺乏的營養成分,所含的糖、脂肪等人們容易過量的的成分又比較少,所以被當作“健康食品”。至于所謂的“垃圾食品”——各種洋快餐,則是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鹽等現代人容易過剩的營養成分多,而那些容易缺乏的微量成分,則很欠缺。所以,長期以這些快餐為主要食物,就會造成熱量過多而營養失衡。如果按照同樣的標準來看待,月餅實在是一種“不健康食品”。與洋快餐相比,它的含糖量有過之而無不及。面食本身的口感并不優越,要做出“酥軟”的月餅來,就需要加入大量的油。糖、油、面粉,是月餅的基本成分。月餅餡也往往含有很多糖和油。可以說,月餅比洋快餐更加“高熱量”,營養成分更加“單一”。不過,考慮到月餅只是一種“文化用品”,實際上它對健康是好是壞都沒有關系。不管是“健康食品”還是“垃圾食品”,對健康的影響都是要在長期、大量吃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出來的。而月餅,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中秋節的一個儀式而已。它存在的意義,主要是文化傳統上的程序需求,而并非滿足人體需要的“食品”。月餅的“保健作用”,純屬忽悠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我們再去看那些“功能月餅”,就覺得毫無健康價值。首先,不管功能月餅加入了什么“保健成分”,都無法改變月餅熱量高、營養成分單一的特征。食品中的營養成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簡單疊加的,那種“有害成分”通過加入某些“保健成分”就變得健康了的說法,只是江湖郎中的忽悠。其次,加入的那些“保健成分”,也毫無意義。比如“功能月餅”中有一類是加螺旋藻。雖然螺旋藻含有比較多的蛋白質、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人體所需的成分,但是它本身并不具有神奇的“功效”。它被發現的時候,只是當地窮人用以充饑的野菜。那些所謂的“有益成分”,在普通食物中都含有。而且,人體對它們的需要是長期大量的。螺旋藻商人們津津樂道于螺旋藻干粉中的蛋白質含量有多高,但是人體每天需要幾十克蛋白質,一個月餅里加的那一點點只具有象征意義。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和美國癌癥研究會都認為,考慮到螺旋藻的實際食用量,它并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來源,其他的“有益成分”也大致如此——如果把螺旋藻像蘿卜青菜一樣經常大量地吃,倒是一種很好的野菜。但是指望吃一點“保健品”,其營養價值完全可以忽略,更不用說月餅里加的那一點。聯合國糧農組織雖然鼓勵發展螺旋藻種植,但是對它的定位是“解決貧困地區的營養問題”,“作為飼料降低養殖業的成本”以及“遭受洪水颶風襲擊之后作為應急的生產措施”等等。螺旋藻作保健品,一直就是商人們的忽悠。其他的功能成分,比如西洋參、鮑魚、魚翅之類,也沒有像樣的科學證據支持那些傳說中的功能。加入月餅中,自然也不會有什么額外的神奇功效。那么,月餅還能不能吃?當然能吃。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一個儀式,它的文化意義是巨大的。雖然它不是健康食品,但是每年只在這個特定的日子里吃上一次,也無所謂“健康”還是“不健康”了。什么樣的月餅才是好月餅?既然“保健功能”只是商人們騙錢的噱頭,健康不健康也無關緊要,剩下的評價標準就只剩下了“好吃”和“好看”。“好吃”是為了自己,“好看”是為了別人。在食品高度商業化的如今,“好吃”和“好看”,都可以花點錢來換取。看得舒心,吃得開心,就可算是好月餅了。更好的月餅,還應該蘊藏著濃厚“親情”——在我看來,這甚至是作為文化用品的月餅最大的價值。在合家團聚的時候,共同品嘗買來的月餅固然充滿天倫之樂,但如果親手烤出一爐月餅,那么對全家人來說,更是無以倫比的美食。對孩子來說,“我家大人自己烤的月餅”也一定比“商店里買來的月餅”更值得驕傲。關于答案2:我們這些身在異鄉回不了家的中秋腫么辦好呢?
下固件網 http://www.xinzhenzfzp.cn/
1.瀏覽或下載本站資料前務必閱讀并知曉本站服務條款
點擊閱讀
2.嚴禁將資料或筆記用于非法用途,或以任何形式的傳播、修改、造成一切損失由使用人承擔后果.
3.內容僅供無商業目的得交流學習,使用時需征得所有權人的授權.
4.資料僅供交流測試,資料存在的未知風險由使用此資料的用戶承擔一切未知事件而產生的后果,正式場景勿以此資料當做正式用途,僅作為過期,過保修,損壞,遺棄或用戶主動放棄對此產品的重要性評估認為此產品不在重要時使用。